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小学资料 >

教师招聘考试:对课程的界定的梳理

2023-12-28 15:58:33
中师华图

 对于课程概念的界定在教招考试当中曾以单选题形式出现,但同学们对于这一块的知识往往较为陌生,需要进一步掌握。由于不同的教育主张对于课程的理解是不同的,至今没有一个课程概念的定论,在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我国教育学者施良方在纵览各种关于课程定义的基础上,归纳出的6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1、课程即教学科目。

该观点认为,课程本质上是教学科目或者教学科目的总和。我国奴隶社会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组成的“六艺”,封建社会课程有“四书五经”;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组成的“七艺”。在近代,斯宾塞在《什么指示最有价值》一书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即指导人类活动诸方面的学科。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种定义试图把教学目的、进程、范围、设计、方法等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都纳入课程的范围。该观点把课程与教学统一起来加以考虑,既关注学科科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又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进程、序列乃至方法等。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种课程定义更加关注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认为这比关注过程更加重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目标去进行的。该课程观严格区分了手段和目标,即把课程视为目标,把教学视为手段,强调课程作为目标对教学的规限作用。

4、课程即学习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侧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学到了哪些东西,重视学生自身所体验到的意义。即使面对的是相同的教师,每个学生因为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同,因此,所获得的经验当然不会一样。这种课程定义强调个人、个性和自我实现。学生被视为有很大潜力的、独特的学习者。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这种课程定义认为文化是产生课程的本源,各种课程都是从人类所创造的众多文化中精挑细选而来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课程,当然,文化在不断发展与创新,课程亦随之不断地变化。该观点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的价值。也就是说课程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

6、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应该关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的现象,种种弊端,使学生不是盲目地接受外界强加的价值观和标准,而是形成批判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达到改造社会,形成更为完美的世界的目的。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

【小试牛刀】

1.“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这一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经验习得 B.教学科目 C.预期的学习结果 D.社会改造

【答案】

1. C。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备考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